第(2/3)页 “于是,我想到了引入相互作用项,利用黎曼ζ函数的性质对这一密度函数进行反向计算能做到这一步,我是幸运的,只有把一些事情做到极致,才能找到这样的关系式出来。” “比起我在这里发表演说,我相信大家更愿意听黎曼猜想的细节。” 许青舟简短地说了几分钟,就直接进入正题,开始讲证明的内容。 “这个公式看似普通,却有一个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点,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了,其中k是整数,p却受到很大的限制。” “∑=1(2πi)21f(s)xszk1dsdz。” 一切都有序进行。 下午五点半,在掌声中,报告会结束。 黎曼猜想的证明有一百七十多页,一场报告会肯定讲不完,因此第二天上午还有90分钟的报告。 中间是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。 许青舟先是接受了媒体采访,带着宋瑶和楚江峰教授他们一起去吃了点东西补充体力。 晚上六点半,大家又到MIT Faculty Club(教授俱乐部)参加庆祝酒会。 里边设有“临界线”主题灯光秀,玻璃穹顶下,香槟塔折射着水晶吊灯的金色碎光,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许青舟和宋瑶的方向。 没那么多的程序,许青舟上台说了几句,大家举着香槟干杯,酒会就正式开始。 这类酒会的作用其实差不多,无非就是学术交流和拓展人脉。 见许青舟和校长及董事会的打完招呼,空下来,其他学者也端着酒杯过来,寒暄一阵,留个名片之类的。 这不,许青舟刚空闲,夏国人面孔的中年走过来,“你好,许教授,终于见面了。” “陶教授。” 许青舟俩人打招呼。 眼前这个人正是享誉全球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。 许青舟介绍宋瑶:“这位是我女朋友,宋瑶。” 陶哲轩笑着:“你好,宋小姐,看到你们两个,我就想到了夏国的那个成语——郎才女貌。” “谢谢您的夸奖。”宋瑶礼貌回应。 “我21岁时还在为调和分析作业哭鼻子,而你居然已经给数论史书撕掉了最后一页空白.在数学的宇宙里炸了个黑洞,而我们都是被引力波掀翻的幸运蝼蚁。” “您过奖了,我也是运气好。”许青舟谦虚地摇摇头。 两人的话题很快就进入到学术领域,陶哲轩的普通话并不怎么好,俩人最后还是用英语交谈。 宋瑶静静地听着,倒也不无聊,桌下捏着许青舟的手玩。 “我用了你的零点控制法和我自己的GPY筛法框架,希望解决哈代-利特尔伍德猜想中的随机模型偏差,但结果.”陶哲轩叹息。 许青舟思索片刻,说道:“当ζ函数的零点确定性介入后,筛法的权重分配会引发新的奇点。” “没错,你有什么好办法?”陶哲轩点头。 许青舟思考完,说道:“以前,在临界线构造中被迫重构了塞尔伯格框架,结果发现它天然适配您去年那篇预印本里的伪随机条件——但代价是,所有依赖于朗道-西格尔零点的经典估计都得重铸。” “您有没有试试把GPY的稠密区间嵌入我的零点控制拓” “就像这杯酒,当确定性气泡取代随机泡沫时,筛网需要重新编织密度阈值,但糖粒的随机沉降又会干扰哈代-利特尔伍德常数。” 闻言,陶哲轩眉头微皱,在脑海里按照许青舟的说法构造公式:“复几何版本的陈-格罗滕迪克对偶原理.最终的间隔下界不是常数C,而是一个动态坍缩函数.” “是的。” “许,大家都称呼我是受上帝眷顾的人,现在看起来,上帝更偏向于你,你有想试试哥德巴赫猜想吗?” “哥德巴赫猜想.我现在还没有为难自己的打算。”许青舟委婉拒绝,刚从黎曼猜想的泥潭里挣扎出来,可不想掉到另外一个坑里边。 “可惜,你愿意的话,我们可以一起做这个课题,嘿嘿,我已经延展了些陈景润在证明时‘1+2’的一些想法,资料的话,我可以发给你。” “谢谢教授。”许青舟感谢。 “咱们算是互相学习。” 陶哲轩摇摇头,顿了顿,好奇地问:“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课题?” 许青舟笑了笑说:“想搞个物理项目。” “物理.年轻真好啊,什么都可以尝试” 陶哲轩愣了一下,唏嘘地说道:“我曾经也研究过黎曼猜想,想在梅纳德教授他们的基础改进,但如你所见,失败了。” “我也试过,他的筛法在处理素数分布时虽高效,但难以触及黎曼猜想的核心问题,筛法本质上是组合与实分析工具,而黎曼猜想需要解析延拓和复变函数的精细估计。” “看来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了。” 许青舟和陶哲轩聊了10分钟左右,交换完联系方式,离开了。 俩人刚和陶哲轩分开,一个人的人影就走上来。 “嗨,宋小姐,许先生。”米娅笑吟吟地说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