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人才嘛,总是流动的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 许青舟无奈地说道:“最近比较忙,等有机会一定来。” “也是。不过,固态电池如火如荼,你就真不考虑换个方向?要知道,一旦让其他企业构建起技术壁垒,再想研究可就难了。”杨向宇说。 许青舟摇头:“固体电池的赛道已经很卷,我就不来和一起挤了。而且,我这不是担心大家又说我掀桌嘛。” “.” 杨向宇很想说年轻人别太气盛,但仔细想想,超导薄膜领域还真是被这小子搞得天翻地覆,许多课题组都道心崩溃了。 “许教授很有自信啊。” “还行。” 也知道许青舟的亲人还在一侧等着,杨向宇打了个招呼,寒暄了几句,也准备离开了。 “周博士,京都材料研究所随时欢迎你。” 见俩人要离开,许青舟又说了一句。 周明风讪讪笑着,没回答。 杨向宇脚步僵了一下,觉得这地儿不能呆了,再待下去自己的宝贝学生还真容易被这小子忽悠过去。 搞科研,是需要长远目标,比如5年,10年,但如果把目标放到20年,甚至30年去,那就有点傻了。 最起码,锂硫电池的商业化遥遥无期。 而固态电池却蓬勃发展,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,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,5年内就能实现商业化。 许青舟转身回到了小队伍里。 “啥人?” “水木大学物院的一个教授,那个青年是教授的学生,两个都是特地过来打个招呼。” 王霞萍表情古怪:“我怎么听到你在挖人?” “对啊,那个青年挺厉害的,是我们研究所需要的人才。” “你这样真的不会挨揍?” “.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