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办公室内。 青年和老头两个人喝着茶,手里拿着一份份资料。 “量子点复合材料” 赵升文望着许青舟递过来的资料,陷入沉思。 他们目前的实验还真就进入死胡同,几乎寸步难行,只能一点点推进,尝试不同的实验。 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这种材料来抑制锂枝晶。” 赵升文说。 眼前这个年轻人总是能搞出点新东西来,出人意料,不走寻常路,但无数次实验证明,许青舟的选择是对的。 许青舟沉声说:“我也是偶然从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掺杂石墨烯隔膜里获得灵感,理论上来说,通过N掺杂电子重构与量子点限域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枝晶抑制的物理-化学双重阈值。” “值得尝试。” 对面,赵升文低头,仔细把许青舟的推算和方案看了一遍。 许青舟也不打扰他,自己看郑旭那边传过来的数据。 20分钟过去。 “从你的推算结果上看,很有搞头。” 赵升文望着手里边的模型推测数据,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叹:“也许,解决锂枝晶的关键真在这个全新的材料里边。” 瞧着对面的年轻面孔,这位老教授心里感慨不已,实验开始到现在,几乎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推着往前走,多次力挽狂澜,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路。 他们做了四五年电池实验,但加起来的成果还没这半年多。 许青舟笑了笑,说:“嗯,我们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石墨烯基材料工艺,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实验,你们先试试FeCo-N@石墨烯量子点,做一个负极表面修饰层,看效果怎么样。” 无非就是把新材料塞到电池的里边,比如用在隔膜上,电解质里边或者正负极上。 工程量当然不小。 先不谈这种能抑制锂枝晶的量子点复合材料是不是真的存在,即便耗费了大功夫找到,用在电池的哪个部位又是问题。 一山更比一山难。 许青舟从数学的角度上看,量子点复合材料是目前已知的最佳选择,但毕竟没有真正实验过。 “好,我有预感,这次也许会不一样。” 赵升文语气笃定,在许青舟的方案里边,他看到了希望。 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我这边现在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框架,还需要点时间把这些东西确定下来。当然,前提是你们的实验证明FeCo-N@石墨烯量子点有效果。” 许青舟笑着递过去另外一份资料,继续说:“这是我写的FeCo-N@石墨烯量子点实验方案。您是这方面的专家,可以先看看怎么样,有不合适的我们再修改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