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摩根大通、查理·芒格等商界领袖将呼吁:“中美应在电池技术领域合作而非对抗。” 即便几天过去了,可美国那边依然很热闹。 周一,刘凡阳院士打电话过来,告诉许青舟投资没问题,他们那边相当欢迎。 宋瑶当即安排研究所和请零点科技的人过去对接,商量具体的投资金额。 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专利合作事宜都由零点科技负责,许青舟这边乐得清闲,终于有时间把精力放在可控核聚变上。 目前,聚变组分了三个小组,分别由任南院士,赵升文教授和郑旭教授三个人带队。 实验室。 聚变实验室,位于研究所的南部,靠近颐和园的方向。 超导薄膜的极限工况验证已经达标。 一般而言,聚变堆材料需耐受≥10 n/cm中子通量,且性能衰减需≤15%。 聚变反应会释放14MeV中子能量,如果把它比如穿甲弹的话,聚变材料就是防弹衣,穿甲弹(高能中子)每秒轰击百万次,“防弹衣”的变形超过15%,意味着失去防护功能。 超导薄膜的性能非常不错,衰减率≤5%。 超导磁体的集成和紧凑型磁体系统搭建同步进行。 最后,将超导磁体嵌入紧凑型磁体系统框架里边,还需要再进行一次联合极限工况验证。 而目前,他们正在利用超导磁体的动态性能测试系统,测试超导磁体的性能。 任南院士说:“目前有两个问题,第一,高频涡流热失控,膜表面涡流损耗使局部温升超过液氮温区,触发失超。” “第二,辐照缺陷累积,这是最近一周的测试数据。” 许青舟拿着报告图纸。 虽然之前就做过极限工况检测,可和现实的测试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别。 先前的模拟测试如同“用锤子敲一下材料看是否碎裂“,而实际运行是“用砂纸持续打磨“,而到累积量达到阈值时,就会出现辐照缺陷累计问题。 任南院士继续说道:“希望你能以数学的角度,从数据中把能量耗散/微裂纹累积等等提取出来,看能不能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。” “有一位菲尔兹奖得主,我们好好利用起来。” “好,我回去看看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