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陈阳却是紧锁眉头。 这帮人,不会也是奔米线沟去的吧? 听他们的口音,应该是市里来的,尤其是那个女人,洛山口音很重。 临江县虽然归洛山市管辖,但在地理位置上,却是与少峨市接壤。 正所谓十里易俗,百里易言,他们临江县的口音,更偏向于少峨市,与洛山那边的口音有着很大的区别。 而且,洛山口音,放在整个蜀地,都是独树一帜的,非常容易甄别。 大半夜的在山里转,手上还带着家伙事。 种种迹象表明,这些人的目的不简单。 八成也是来探宝的。 “这帮人看起来,不像是什么良善之辈,小兄弟,深山老林的,小心一些……” “嗯。” 陈阳点了点头。 深山老林,就如青纱帐一样的存在,世俗法律很难约束到的地方,发生点什么案子,死个人什么的,真是太寻常了。 更何况,对方手上有枪。 看他们离开的方向,分明就是奔着米线沟去的。 这下,陈阳瞌睡全无,从树上跳了下来,“槐老,我先走了,有机会再来看你。” “等等。” 大槐树叫住了他,“我有点东西给你。” “嗯?” 陈阳错愕的看着它。 大槐树道,“我左边的第三根树杈上,有一个树洞,洞里的东西,你拿走吧。” “哦?” 陈阳有些意外,但还是很爽快的爬上了树,摸摸索索找到大槐树说的树洞。 刚好能伸一只手进去。 一番摸索后,从树洞里摸出来一个油纸包,有拳头那么大小。 油纸发黄,已经有些年头了。 借着手机的灯光,陈阳小心的将纸包打开。 里面是张布帕,帕子里包着的,是几捆约莫有百来张的粮票。 没错,粮票。 面额有大有小,有全国的,也有地方的。 随手拿起一叠。 60年代,五市斤面值的通用粮票。 “这是几十年前,一个人放在我这儿的,我也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,但既然他藏了,应该是好东西吧?”大槐树娓娓的说着因果。 陈阳想起宋二爷他们讲的故事。 曾经有一家地主逃难来到老鬼林,在老鬼林中自挂了东南枝。 这东西或许就是那位地主藏的吧? 第(2/3)页